栏目

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

科名:香蒲科 Typhaceae

Typha

种中文名:狭叶香蒲
种拉丁名:Typha angustifolia L.
种别名  :水蒲草、水菖蒲、水烛
科中文名:香蒲科
科拉丁名:Typhaceae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一l.5m。根茎横生泥中,粗壮,具多数须根,茎直立,中空,具白色髓。叶扁平,条形,长达1m左右,宽5—8mm,基部具白色膜质边缘,雄雌花序不连接, 中间相 隔0.5—11.5cm,雄花序在上,狭圆柱形,长20—30cm,雄具2—3枚雄蕊,基部生较花药长的毛,花粉粒单生,雌花序在下,近圆柱形,长10—30cm,成熟时直径12—30mm,棕褐色或绿褐色, 雌花有基生长毛,毛与小苞片近等长,小苞片比柱头短,柱头条状 矩圆形,坚果细小,无沟(图166)。
地理分布:该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及河南、湖 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在欧 洲、亚洲北部、北美洲、大洋洲均有分布。
生态特征:狭叶香蒲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4月中旬至5月上旬萌发,6—7月开花, 9月果熟。10月下旬至11月初枯黄,生长期约飞85天左右。据1988一1989年在宁夏永宁县观察, 物候期如表166—1。据开花初期在宁夏实测,其株高1.05—1.86m,丛径15—30cm,平均单株鲜重110—175g,风干重25—37.5g,干鲜比为1:4.4—4.7,每株着生叶片5—9枚,根茎入土深度为20—45cm,须根入土35cm, 自根茎茎节处萌发新枝。 就株丛结构而言, 自基部每隔50cm分层,则茎,叶、花序(包括雌、雄花在内)的分布在各层不同。基部叶片含量稍多,花序主要集中分布在1m以上的高度;茎、叶的分布在各层较均匀,详见表166—2。 狭叶香蒲的再生能力较差,若在开花之前刈割,留茬15cm,生长1个月之后,高度仅增加10—15cm,说明狭叶香蒲仅能一次性刈割利用。狭叶香蒲为典型的沼生植物,全国各地的湖泊、池沼、洼淀及河流两岸积水泛滥地中均有分布。生境常年积水,水深0.3—1.Om不等,水质微呈碱性,pH=7.5,土壤为腐殖质沼泽土。狭叶香蒲能形成单优种群落,草丛高1一l.5m,覆盖度30—50%。它往往也是香蒲沼泽或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沼泽的常见伴生 种,与芦苇、蔗草(Scirpus trigueter) 、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眼子菜(Po—tomOgeton sp.)等植物伴生。在宁夏引黄灌区积水湿地上,狭叶香蒲群落覆盖度可达80%左右,地上部生物产量鲜草达22.5一28.5t/ha .
饲用价值:狭叶香蒲适口性不良,整个生育期,各类家畜很少 采食,冬季枯黄后,牛、羊少量采食。若在营养期刈割调制成青干 草,可在冬春枯草季节补饲牛、马、羊等草食家畜。 据分析,狭叶香蒲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粗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期达19.29%。另外粗灰分的含量也较高,其化学成分及营养元 素含量见表166—3,表166—4。综上所述,狭叶香蒲虽然适口性较差,但幼嫩时期的营养价值较好。若适时刈割,调制成优良的青干草,仍是枯草季一种较好的补饲饲草.“蒲黄”是一种中草药,有行瘀利尿的作用,烧炭可起收敛止血之功效,雌花称“蒲绒”,可做填充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