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柏Sabina vulgaris Ant.
别名:叉子圆柏、臭柏
科名:柏科 Cupressaceae
Sabina
种中文名:沙地柏
种拉丁名:Sabina vulgaris Ant.
种别名 :叉子圆柏、臭柏
科中文名:柏科
科拉丁名:Cupressaceae
形态特征:匍匐灌木。枝斜向伸展,鲜枝叶揉之有臭味,一年生枝柱形,径约1mm,刺叶长3—7mm,交互对生或3叶轮生,先端刺尖,上面凹,下面拱圆,中部有矩圆状腺体,鳞叶长1—2mm,交互对生,先端钝或锐尖,背面中部有椭圆形或卵形腺体。雌雄异株,稀同株,雄球花椭圆形或矩圆形,长2—3mm,雄蕊4—7对;雌球花曲垂或先期直立而后俯垂。球果生于向下弯曲的小枝顶端,熟时褐色或紫蓝色或黑色,三角状球形,长5—8mm,径5—9mm.有种子2—3粒,种子常为卵圆形,微扁,有纵脊与树脂槽(图113)。
地理分布:沙地柏分布于我国内蒙古(伊克昭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贺兰山)、陕西北部、新疆(天山至阿尔泰山),青海东北部、甘肃(龙首山、祁连山北坡),在国外,蒙古,原苏联中亚和欧洲南部也有。
生态特征:沙地柏为常绿灌木,冬季叶色转暗。在毛乌素沙地,翌年3—4月又转新绿,4月,叶芽开放,5月生长新梢,5—6月开花,当年座果,翌年8—11月果实转变成暗褐紫色或紫黑色时始成熟,也有座果第三年始成熟的。沙地柏繁殖方式有:一为种子繁殖,一为营养繁殖。沙地柏一般种子质量差,发芽率很低,而且要落到条件适宜的地点才能发芽、生长。据观察,沙地柏的实生苗见于沙区的丘间低地。这里地下水位高,土壤湿润,温度较稳定,很少风蚀,利于成苗。实生沙地柏呈直立型,基部少分枝,植株高度可达1m以上,俟受到沙丘埋压,始行匍匐生长。营养繁殖是沙地柏的主要繁殖方式。当其侧枝受到沙的埋压时,即于节处生长不定根,形成新的植株。据在陕西榆林沙区,综合沙丘各部位所取数据平均值表明,当匍匐枝平均长度为(22.7cm、沙埋长度38cm,沙埋厚度为20.6cm时,平均可产生不定根25.4条,生出新枝条19.1根,新枝平均高度23.1cm*。 沙地柏根系生长具有明显的,适应风沙土和沙区降水的特性。它们主根退化,侧根发达并横向延伸,以吸取不多的大气降水。沙地柏恨系主要分布在20—80cm,稳定湿沙层的上部。沙地柏为旱中生常绿灌木,分布于干草原带的沙地和干旱地区的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为1100—1800m,在青海可生长在海拔3000—4000m的山地阳坡,沙地。生长的土壤为固定风沙土、沙质黄绵土,山地粗骨土、山地栗钙土等。由于匍匐侧枝贴地或被沙埋后生长不定根,不定芽能力甚强,沙地柏可以形成一植多株,成片地覆盖在沙丘上。这样的植丛,其迎风侧会受到风蚀,同时背风侧会受到沙埋。由于根系相连,风蚀和沙埋均不致使其受到严重伤害,而且沙埋后,土壤通气和温度条件改善,保墒能力提高,生长更加旺盛。具备这些优良特性,沙地柏成为一种优良的保持水土和固沙植物。沙区生长的沙地柏具有很好的改良土壤作用,使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与流动沙地比较,生长沙地柏的固定沙地,土壤有机质和全量氮,磷含量大大提高,土壤细颗粒增加,粗颗粒相对减少(表113—1)。 在毛乌素沙区,流动沙地上一般先生长先锋植物,如沙蓬(Agriophyllumsquarrosum)、兴安虫实(Corispermumchinga-nicum),沙鞭(Psammochloavillosa)、白沙蒿(Artemisiasphaerocephala)等。当流沙埋压到沙地柏时,后者即可在流沙上繁生,将沙固定,同时逐渐将先锋植物或演替中期植物如黑沙蒿(Artemisiaordosica)等排挤除去,构成以沙地柏为建群种的沙地植物群落。在我国草原带的沙区以及西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山地,沙地柏均为一比较重要的建群植物种。它的侵占性甚强,在群落中一旦取得优势地位,其他植物种即难于同它竞争。据在毛乌素沙区的调查,在固定沙地的植被中,沙地柏灌丛群落是植被覆盖度最高的,其总盖度可达90%,甚至更高些,其中沙地柏的相对盖度达60%或70%以上。群落中可占优势的植物还有细叶小檗(Berberispoiretii)、柳叶鼠李(Rhamnuserythroxylon),某些一二年生草类如猪毛蒿(Artemisiascoparia)、狗尾草(Setariaviri-dis)、小画眉草(Eragrostispoaeoides)等均可在群落草本层中占优势,而宿根的多年生草类如兴安天冬(Asparagusdauri-cus),远志(Polygalatenuifolia)、早熟禾(Poasp.)等虽经常出现,但均不能取得优势地位,生长也多少受到抑制。
饲用价值:沙地柏枝条柔软,着叶丰富,枝叶含有芳香油类,具较强烈的松柏气味。故自然生长的沙地柏,各类牲畜均不采食,仅在生长季节初期为山羊所采食。就化学成分言,沙地柏富含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蛋白质含量偏低,粗纤维较少(表113—2),是它枝条木质化程度低的根源。关于蛋白质的品质,由于蛋白质含量偏低,所含必需氨基酸数量也不多(表113—3)。据分析,沙地柏
所含元素如表113—4所列。9种元素中除铝外均系动物营养所需,它们的含量相对而言属高铁、铝,中磷,低灰分、氮、钾,钙,硫,钠、硅类型。沙地柏作为一种常规饲料尽管有上述的一些缺陷,但它的嫩枝叶中富含各种维生素,可以作为一种补充饲料添加到常规饲料中,以纠正饲料中的维生素不足,这在冬春舍饲期尤为重要。据原苏联聂芙佐洛娃报道,用本属植物的叶作为补充饲料的试验表明,幼畜增重提高,乳牛产乳量增多,家禽产卵量增加;还可医治犊牛的维生素缺乏症。尤为重要的是叶在储藏期所含维生素并不损失,一般可贮藏3个月之久。
栽培要点:沙地柏的栽培—般可采取露地压条法。压条取自天然生沙地柏,采取2—3年生嫩枝(一年生枝条过嫩,不用),条粗5—7mm,修剪成50—60cm长的压条。压条季节以土壤解冻后1—1.5个月内和结冰前1—2个月内两个时期为好。最好是随取枝条随压,远距离运枝条必须妥善包装,避免失水和外伤。压枝条前须先整地,灌足底水,将枝条平置于10cm左右深土中,埋土踏实,不得露条。压条埋后l星期左右开始生根,2个月以内应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成活。为便利于管理,也可先行扦插育苗,然后移苗栽植。
【拼音名】
Shā Dì Bǎi
【别名】
臭柏、阿尔叉[蒙名]
【来源】
柏科沙地柏Sabina vulgaris Antoine,以枝叶入药。
【生境分布】
内蒙古、陕西。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布氏杆菌病,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配方煎汤洗浴。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为什么自然条件下沙地柏种群以无性更新为主
- 切断匍匐茎对沙地柏子株生长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 沙地柏对除叶干扰的生理和生长响应
- 两种变异类型沙地柏冬季叶色变化及其与抗氧化系统的关系
- 沙地柏对毛乌素沙地3种生境中养分资源的反应
- 不同生境中沙地柏根面积分布特征
- 沙地柏雌株与雄株的叶结构和功能比较
- 不同苗龄沙地柏抗旱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 沙地柏叶型变化的生态意义
- 浑善达克沙地沙地柏保护对策
- 沙地柏逆转座子的多样性分析
- 不同年龄沙地柏生理生态特性差异研究
- 新建恩陶铁路工程对毛乌素沙地柏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 沙地柏(Sabina vulgaris Antoine)的研究进展
- 沙地柏扦插繁育及苗木栽培技术
- 沙地柏抗旱性的研究
- 沙地柏扦插育苗试验
- 北方优良地被植物沙地柏的繁育技术及开发利用
- 沙地柏扦插育苗的试验研究
- 不同施肥对沙地柏苗木生长的影响
- 提高沙地柏有性繁殖的主要技术措施研究
- 沙地柏扦插试验研究
- 沙地柏大棚容器扦插育苗技术
- 沙地柏生物生态因子与天然药用产物鬼臼毒素含量关系研究
- 沙地柏扦插育苗
- 沙地柏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 沙地柏扦插繁育技术试验研究
- 多效唑对2年生沙地柏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
- 沙地柏土壤特性与生物量的关系
- 沙地柏应用研究综述
- 地被植物沙地柏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 GGR6号在沙地柏无性繁殖育苗中的试验研究
- 不同施肥对沙地柏苗木内保护性酶的影响
- 沙地柏嫩枝扦插繁殖实验研究
- 浅谈沙地柏的生物学特性、繁育及应用价值
- 不同生根粉浓度和扦插方式对沙地柏插穗生根的影响
- 沙地柏扦插育苗的研究
- 沙地柏根系径级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影响
- 沙地柏多酚的纯化及其对大鼠高脂血症作用的研究
- 多效唑对杨柴和沙地柏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
- 榆林沙区沙地柏生物量与生境之间的关系研究
- 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区沙地柏生化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