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麻疯树Jatropha carcas L.

别名:芙蓉树;麻风树;宾麻;臭梧桐;臭油桐;羔桐;膏桐;鬼疪子;鬼麻子;哈马洪;哈嘛烘;黄肿木;黄肿树;假白榄;假花生;假桐子;老胖果;亮桐;露蒙子;麻疪子;马洪罕;吗洪罕;嘛烘汉;木花生;山桐果;树花生;水花生;水漆;桐油树;桐子树;小桐子;洋桐;野桐果;油芦子;

科名:大戟科 Euphorbiaceae

《中国植物志》第44(2)卷148页
  1.麻疯树(广州植物志)黄肿树,假白榄
  Jatropha curcas L. Sp.Pl. 1006. 1753; Benth. Fl. Hongk. 309. 1861; Muell.Arg. in DC. Prodr. 15 (2): 1080. 1866; Pax in Engl. Pflanzenr. 42 (IV. 147. I) 77. 1910; Gagnep. in Lee.. Gen.. Indo-Chine 5: 324, 1. 33. 3-6. 1925; 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609, 图506. 1937; 广州植物志273. 1956; 海南植物志2: 172,图387-1965;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 610,图2950-1972; Airy Shaw in Kew Bull. 26: 283. 1972.
  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具水状液汁,树皮平滑;枝条苍灰色,无毛,疏生突起皮孔,髓部大。叶纸质,近圆形至卵圆形,长7-18厘米,宽6-16厘米,顶端短尖,基部心形,全缘或3-5浅裂,上面亮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初沿脉被微柔毛,后变无毛;掌状脉5-7;叶柄长6-18厘米;托叶小。花序腋生,长6-10厘米,苞片披针形,长4-8毫米;雄花:萼片5枚,长约4毫米,基部合生;花瓣长圆形,黄绿色,长约6毫米,合生至中部,内面被毛;腺体5枚,近圆柱状;雄蕊10枚,外轮5枚离生,内轮花丝下部合生;雌花:花梗花后伸长;萼片离生,花后长约6毫米;花瓣和腺体与雄花同;子房3室,无毛,花柱顶端2裂。蒴果椭圆状或球形,长2.5 -3厘米,黄色;种子椭圆状,长1.5-2厘米,黑色。花期9-10月。
  原产美洲热带;现广布于全球热带地区。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区有栽培或少量逸为野生。
  种子含油量高,油供工业或医药用。
形态特征:灌木或小乔木,树皮平滑;枝上具突起的叶痕。叶互生,卵状圆形或近圆形,不分裂或3—5浅裂,基部心形。花雌雄同株;聚伞花序;雌花无花瓣;子房3室。蒴果近球形,熟时黄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地理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原产热带美洲。
生   境:多为栽培,生于平地、路旁和灌丛中。
毒   性:种子毒性大,枝叶次之,种仁有泻下和催吐作用;食2—3粒即引起头昏、呕吐、腹痛、腹泻,多食症状加重,有呼吸困难、皮肤青紫、循环衰竭,并有尿少、血尿及明显溶血现象,最后虚脱死亡[62,83]。对小鼠腹腔注射22.2g/kg树皮的乙醇提取物,出现活动减少、抖动、安静、闭眼、衰竭而死[A-25]。
化学成分:种子含毒蛋白麻疯树毒素、脂肪油。另外含黄酮类化合物牡荆黄素(vitexin)和异牡荆素(isovitexin)及芹黄素(apigenin)。
化学成分:麻疯树毒素有凝血作用,LD50为9.11mg/只(小鼠)[56,64]。
毒   理:种子含毒蛋白麻疯树毒素、脂肪油。另外含黄酮类化合物牡荆黄素(vitexin)和异牡荆素(isovitexin)及芹黄素(apigenin)。
科中文名:大戟科
科拉丁名:Euphorbiaceae
本科概述:本科约有300余属8000多种,产温带及热带地区;我国约有67属约400种,各地均有分布。本科植物包括多种著名的经济植物,如橡胶树、油桐、蓖麻、乌桕、木薯等。巴豆、大戟等在国内外也久已作为药用。但大戟科有多种重要的有毒植物[1,A-23],巴豆属(CrotonL.)大戟属(EuphorbiaL.)有些植物的强烈毒性久已为人所知。我国《本草纲目》载巴豆有毒,并将狼毒、大戟、泽漆、甘遂、续随子、蓖麻列入“毒草”卷,油桐、麻疯树等也有较强毒性,木薯、乌桕等的中毒也较常见。这些有毒植物在我国均有较广泛地分布,多有长期药用历史。我国对大戟、狼毒、乌桕、泽漆等也进行过研究[2-6]。大戟科植物有多方面的毒性作用,最引入注意的是巴豆种子的油和大戟属植物多有白色的乳汁,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可引起红肿、发炎,并且有促癌作用,即能促长已发生诱发的细胞组织发生癌变[7,8]。巴豆可引起强烈呕吐、腹泻、以致虚脱;蓖麻毒性更大,少量即可致死。蓖麻毒素(ricin)是其中毒性最强的物质[9]。多种大戟科植物并具毒鱼、杀虫作用。近年来,对巴豆油和大戟属有毒植物乳汁中的皮肤刺激成分的研究有重要进展[10-12],它们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二萜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最早由巴豆油中分离得到,以后陆续在大戟科和瑞香科许多种植物中发现有广泛存在,这类化合物的基本化学结构可分为巴豆二萜(tigliane)(36—1)、瑞香二萜(daphncene)(36—2)、巨大戟二萜(ingenane)(36—3)三类。此类化合物多以二萜多元醇的酯的形式存在,从巴豆油中分离得到了一系列的佛波醇(phorb01)—12,13—二酯和三种—12,13,20—三酯化合物。12—去氧佛波醇酯与12—去氧—16—OH佛波醇酯为大戟属中广泛存在的成分,由大戟属植物树脂大戟(Euphorbiaresinifera)、波桑大戟(E.Poissonii)和E.Unispina得到了一类重要的△6,7瑞香二萜原碳酸酯——树酯大戟毒素(resiniferatoxin)(36—7)和替亚毒素(tiyatoxin)(36—8),这两个化合物属于此类二萜化合物中最强的皮肤刺激性毒素。巨大戟二萜类化合物只在大戟属的几种植物中发现,而且在铁海棠(K.Milii)中以肽类形式存在,称为米里胺(milliamine)。从大戟科植物中得到的二萜醇酯类化合物已达五、六十种,其中一些代表性的有毒化合物列于表36—1。大戟科二萜醇酯类化合物的皮肤刺激作用及促癌作用与其化学构型和脂溶性有重要关系。立体化学研究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刚性多环骨架结构,这类分子中还有多个含氧功能团,如C-3,C-4,C-9,C-16,C-20以及瑞香二萜毒素中的原碳酸环酯结构等,对毒性也都有重要作用,而且有毒结构还都有亲酯性支链,表明分子的亲酯—亲水双重性能对其活性是重要的[10]。对这类化合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表明,它们除对细胞的非特异性伤害作用外,其刺激作用和促癌作用主要是对细胞膜专一靶体作用。但究竟与何种受体作用尚未查明。一种假设认为可能系与膜酯蛋白受体作用,另一种假设系根据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其发炎作用,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子和此类毒素分子间结构可部分重合两点推断,此类毒素可能竞争性地作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另一种观点认为,可能作用于皮肤细胞膜的前列腺素受体,是一种前列腺素受体激动剂[10,11]。大戟科植物中另一类重要的有毒成分为血球凝聚素(lectin),在大戟科中已发现四种即:蓖麻毒素、巴豆毒素(crotin)、麻疯树毒素(curcin)以及胡拉素(cl-epitin)。这类毒素为一种球蛋白,毒性与血球凝聚作用无关,有些血球凝聚素无毒,蓖麻毒素是重要的代表性有毒血球凝聚素,毒性很强,容易得到,因而研究较多[9]。大戟科植物中还含有生物碱、黄酮、香豆素等类成分,如蓖麻碱(ricinine)(36—61)、一叶荻碱(securinine)(36—62)、槲皮素及其甙类,大戟双香豆素(euphorbetin)等,但毒性均较弱或无毒。交让木属(DaphniphyllumBl.)含二萜生物碱近30种,该属植物的树皮、叶和种子有毒,民间用以驱虫,人误食能引起中毒,表现为运动、呼吸和心脏麻痹,严重者死亡。


【出处】 《广西中草药》
【拼音名】 Má Fēnɡ Shù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麻疯树树皮。随时可采。
【原形态】 麻疯树,又名:青桐木,羔桐、臭油桐、小桐子、黄肿树、假白榄、芙蓉树、滑桃树、桐油树、水漆、木花生、假花生、白油果、亮桐,吗洪罕(傣名)。
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全株有灰白色乳汁。树皮光滑,苍白色。枝具凸起的叶痕。叶互生,近圆形,长7~16厘米,全缘或3~5裂,基都心形,掌状叶脉5~7条,幼时脉上被毛;叶柄长6~18厘米。花单性,雌雄同株,聚伞花序,腋生,长6~10厘米;总花梗长,中部以上具分枝;苞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雄花萼片及花瓣各5枚,花瓣长圆形,淡绿色,里面被绒毛;雄蕊10,两轮,内轮花丝合生;花盘腺体5;雌花无花瓣;子房卵圆形,无毛,3室,花柱3。柱头裂。蒴果近球形,径约2.5厘米,黄色,熟时裂成3个2瓣裂的分果爿。种子长圆形,黑色,平滑。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多为栽培。野生者分布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药理作用】 种子油有峻泻作用;与巴豆相似,但作用较弱。3~5粒种子(去壳,磨细)即可引起泻下,也可产生恶心、呕吐、上腹烧灼感。榨去油后之讲含毒性蛋白,对血液有伤害,可引起中毒。其中某些成分有抑制蛙心、降低犬血压、抑制呼吸之作用。还能兴奋大鼠小肠的运动,而且不能被阿托品阻断。种子中还含有止血成分,能显着缩短凝血酶元时间、出血时间及血凝时间,但其中所含蛋白之成分则相反有延长凝血酶元时间的作用。
【性味】 《广西中草药》:"涩,微寒,有毒。"
【功能主治】 治跌打肿痛、骨折、创伤,皮肤瘙痒,湿疹,急性胃肠炎。
①《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热,解痉,止吐,止血,排脓生肌。内服治急性胃肠炎腹痛,霍乱吐泻;外用止血,治伤口溃疡,瘙痒。"
②《广西中草药》:"散瘀消肿,止血,止痛,杀虫止痒。"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将叶烤软揉烂擦患处。内服:鲜叶(去掉叶柄)2~3片,捣烂取汁水煎服。
【注意】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本植物有毒,内服时慎用。"
【附方】 ①治跌打瘀肿,创伤出血:鲜麻疯树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②治皮肤瘙痒,湿疹:鲜麻疯树叶,置火上烤热至叶柔软时揉烂擦患处。(《广西中草药》)
③治各型骨折:小桐于鲜皮或叶,配铜锤草、刺五加、胡椒敷粒捣细,酒炒外敷。(《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摘录】 《中国辞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