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Ginkgo biloba Linn.
别名:maidenhair tree;鸭脚;佛指甲;飞蛾叶;公孙果;灵眼;鸭脚树;鸭脚子;鸭掌树;白果树;白果叶;佛指甘;白果仁;白眼果树;鸭椒树;灵岩树;白果;公孙树;子孙树;瓜子果;
科名:银杏科 Ginkgoaceae
属名:银杏属 Ginkgo
《中国植物志》第7卷018页
银杏(本草纲目) 白果(植物名实图考),公孙树(汝南圃史),鸭脚子(本草纲目),鸭掌树(北京) 图版5
Ginkgo biloba Linn. Mant. Pl. 2: 313. 1771; Thunb. Fl. Jap. 358. 1784; Morren in Belg. Hort. 3: 293. t. 44. 1853, ibidem 6: 148. t. 27. 1856; Parl. in DC. Prodr. 16(2): 507. 1868; Miq. in Sieb. et Zucc. Fl. Jap. 2: 73. t. 136. 1870; Seward in Ann. Bot. 14: 109. t. 8-10. 1900; Kent, Veitch's Man. Conif. ed. 2. 109. f. 49. 1900; Kom. in Acta Hort. Petrop. 22: 213. 1901; Sprecher, Ginkgo l. t. 1-2. f. 1-225. 1907; Beissn. Handb. Nadelh. ed. 2. 35. 1909, Beissn. u. Fitsch. ibidem ed. 3. 31. 1930; Rehd. et Wils. in Sarg. Pl. Wilson. 2: l. 1914; Chun, Chinese Econ. Trees 1. t. 2. 1921; Dallimore and Jackson, Handb. Conif. 543. f. 120. 1923, ed. 3. 31. f. 2. 1948, rev. Harrison, Handb. Conif. and Ginkgo. ed. 4. 229. t. 14. f. 47; 1966; Rehd. in Journ. Arn. Arb. 4: 117. 1923, Man. Cult. Trees and Shrubs l. 1927, ed. 2. l. 1940, et Bibliogr. l. 1949; Pilger in Engler u. Prantl, Pflanzenfam. ed. 2. 13: 99. f:. 96-101. 1926; 钱崇澎, 中国科学社生物所论文集 3: 27. 1927, 中国森林植物志 1: 图版1. 1937; Wils. in Journ. Arn. Arb. 8: 87. 1927, ibidem 9: 5. 1928; Groff in Lingnan Sci. Journ. 9: 273. 1930; 郑万钧, 中研丛刊 2: 103. 1931; 中国科学社生物所论文集 8: 82. 1932; 陈嵘, 中国树木分类学 3. 图2. 1937; Hao in Bot. Jahrb. 68; 577. 1938; 中国裸子植物志 11. 图2. 1945, 再版10. 图2. 1951; Metcalf, Fl. Fukien l: 19. 1942; S. Y. Hu in Journ. West China Bord. Res. Soc. 15(B): 107. 1945, et in Taiwania 10: 17. 1964; 方文培, 峨眉植物图志 2: 图版149. 1945; 刘玉壶, 中研汇报 1(2): 141. 1947; 刘慎谔等, 东北木本植物图志 73. 1955; 裴鉴、单人骅等, 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 2. 图2. 1959; 郑万钧等, 中国树木学 1: 95. 图44. 196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1: 286. 图571. 1972. ——Salisburia adiantifolia Smith in Trans Linn. soc. London 3: 330. 1797. ——Salisburya biloba Hoffmagg. Verz. Pflanzenkult. 109. 1824.
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浅纵裂,大树之皮呈灰褐色,深纵裂,粗糙;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较雄株开展);一年生的长枝淡褐黄色,二年生以上变为灰色,并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黑灰色,短枝上亦可长出长枝;冬芽黄褐色,常为卵圆形,先端钝尖。叶扇形,有长柄,淡绿色,无毛,有多数叉状并列细脉,顶端宽5-8厘米,在短枝上常具波状缺刻,在长枝上常2裂,基部宽楔形,柄 长3-10(多为5-8)厘米,幼树及萌生枝上的叶常 较而深裂 (叶片长达13厘米,宽15厘米),有时裂片再分裂(这与较原始的化石种类之叶相似),叶在一年生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8叶呈簇生状,秋季落叶前变为黄色.球花雌雄异株,单性,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雄球花葇荑花序状,下垂,雄蕊排列疏松,具短梗,花药常2个,长椭圆形,药室纵裂,药隔不发;雌球花具长梗,梗 端常分两叉,稀3-5叉或不分叉,每叉顶生一盘状珠座,胚珠着生其上,通常仅一个叉端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内媒传粉。种子具长梗,下垂,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5-3.5厘米,径为2厘米,外种皮肉质,熟时黄色或橙黄色,外被 白粉,有臭叶;中处皮白色,骨质,具2-3条纵脊;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胚乳肉质,味甘略苦;子叶2枚,稀3枚,发芽时不出土,初生叶2-5片,宽条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微凹,第4或第5片起之后生叶扇形,先端具一深裂及不规则的波状缺刻,叶柄长0.9-2.5厘米;有主根。花期3-4月,种子9-10月成熟。
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系我国特产,仅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树木,生于海拔500-1000米、酸性(pH值5-5.5)黄壤、排水良好地带的天然林中,常与柳杉、榧树、蓝果树等针阔叶树种混生,生长旺盛。银杏的栽培区甚广:北自东北沈阳,南达广州,东起华东海拔40-1000米地带,西南至贵州、云南西部(腾冲)海拔2000米以下地带均有栽培,以生产种子为目的,或作园林树种。栽培区常用实生苗、移杆苗或根蘖苗进行嫁接,可提前在8-10年生时开花结实(实生苗一般在20年后才开始结种子)。各地栽培的银杏有数百年或千年以上的老树。朝鲜、日本及欧洲、美各国庭园均有栽培。▽银杏为喜光树种,深根性,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较宽,能在高温多雨及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地区生长,但生长缓慢或不良;能生于酸性土壤(pH值4.5)、石灰性土壤(pH值8)及中性土壤上,但不耐盐碱土及过湿的土壤。以生于海拔1000(云南1500-2000)米以下,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700-1500毫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地区生长最好的地区和平共处在土壤瘠薄干燥、多石山坡过度潮湿的地方均不晚成活或生长不良。
银杏为速生珍贵的用材树种,边材淡黄色,心材淡黄褐色,结构细,质轻软,富弹性,易加工,有光泽,比重0.45-0.48,不易开裂,不反挠,为优良木材,供建筑、家具、室内装饰、雕刻、绘图版等用。种子供食用(多食易中毒)及药用。叶可作药用和制杀虫剂,亦可作肥料。种子的肉质外种皮含白果酸、白果醇及白果酚,有毒。树皮含单宁。银杏树形优美,春夏季叶色嫩绿,秋季变成黄色,颇为美观,可作庭园树及行道树。▽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栽培银杏的过程中选育出许多种子大、种仁品质好的优良品种,生产干果。主要的栽培品种有下列几种: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达40米。树皮灰褐色,深纵裂。枝有长枝与短枝;一年生枝条淡褐黄色,两年生以上枝条灰色,短枝黑灰色。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簇生,叶征扇形,上缘宽约5-8厘米,浅波状,有时中央浅裂或深裂,基部楔形;叶柄长1-3厘米。雌雄异株,少有同株;球花生于短枝的叶腋或苞腋;雄球花成茅荑状,雄蕊多数;雌球花有长梗,梗端通常2叉。种子核果状,椭圆形至近球形,外种皮肉质,有白粉,淡黄色或橙色;中种皮骨质,白色,有2-3棱;内种皮膜质;胚乳丰富。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分 布:全国
生 境:栽培
繁殖方式:种子
习 性:阳生
药用部位:种仁、树皮
药用功能:止泻、除热、调中
药用主治:咳喘痰多、尿频、遗精、白带
- 矮壮素对银杏叶片光合代谢与萜内酯生物合成的影响
- 叶籽银杏种质资源染色体核型分析及进化趋势
- 银杏叶史话:中药/植物药研究开发的典范
- 银杏叶总黄酮自微乳化口腔速溶膜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 银杏早实丰产研究
- 银杏和苏铁类植物的生殖特征比较
- 银杏幼嫩茎段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及其细胞学研究
- 杜仲黄酮指纹图谱研究
- 陕西银杏叶黄酮含量和热值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 银杏花粉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工艺优化
- 银杏文献矛盾分析
- CO2 浓度升高对两种沈阳城市森林树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 银杏试管苗的雌雄鉴别与调控
- 高剂量辐照对银杏果仁营养成分的影响
- 分根区交替渗灌对银杏苗木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 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 银杏小孢于核型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 银杏叶片磷脂酰甘油脂肪酸分子种组成及其位置分布
- 中国河北唐山和秦皇岛古银杏的调查
- 银杏雌性生殖器官发育过程的显微观察
- 银杏雌雄配子体发育及胚胎形成的研究进展
- 不同银杏无性系叶药用成分差异及聚类分析
- 银杏叶生胚珠的发现及其系统意义
- 中国银杏目植物化石的几个命名问题
- 银杏DNA提取及RAPD分析
- 不同性别银杏植株叶片生理生化特性探析
- 广东省顺德古银杏的初步研究
- 广东佛手与圆子银杏品种种仁有机营养成分分析
- 广东白果物候特征与品种特性的观察
- 银杏混农林间作模式栽培技术研究
- 不同整地施肥措施对银杏构件生长及药用成分的影响
- 银杏种子生长特性及其生理变化的研究
- 银杏枝、花、种子在树冠上的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 银杏根系甲醇溶提物对离体培养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发育的研究
- 海岸带复合农林业系统植物种群光环境特征研究
- 城市地表硬化对银杏生境及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 干旱胁迫对银杏叶片光合系统Ⅱ荧光特性的影响
- 银杏种胚蛋白提取及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
- 孑遗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伴性光合生理特征与进化生态
- CO2浓度倍增对城市银杏(Ginkgo biloba)叶片膜脂过氧化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连续两个生长季大气CO2浓度升高对银杏希尔反应活力和叶绿体ATP酶活性的影响
- 不同单株叶籽银杏DNA甲基化水平与模式的MSAP分析
- 银杏果仁辐照综合保鲜技术研究
- 银杏种子辐照效应及其保鲜的初步研究
- 银杏愈伤组织培养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简报)
- 模拟酸雨对银杏雌雄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 银杏叶绿体petD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银杏种实发育过程中中种皮的解剖与超微结构观察
- 银杏叶中叶绿素衍生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盐胁迫下外源脯氨酸对银杏雌雄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银杏胚乳游离核分裂与细胞化过程观察
- 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病原菌﹙Cylindrocladium colhounii﹚的抑制作用
- 银杏叶片叶绿体光能转换特性的变化
- 银杏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生理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 银杏过氧化氢酶基因CAT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银杏内生真菌No.1028代谢产物的抗真菌 活性及其培养生物学特性
- 镁、锌、钼配施对银杏苗叶生物量和药用品质的影响
- 叶面配施镁锌钼对银杏苗叶生长和药用品质的影响
- 银杏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对苹果腐烂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 银杏内生菌Chaetomium globosum ZY-22次生代谢产物分离鉴定
- 银杏胚珠发育进程的解剖学研究
- 不同状态银杏愈伤组织蛋白质电泳分析及电镜观察
- 银杏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 中国的特有植物——银杏
- 中国的特有植物——银杏
- 5个银杏优良品种成熟胚离体繁殖培养基的选择研究
- 银杏种仁中抗菌蛋白的纯化及性质
- 银杏叶黄酮的乙醇提取方法研究
- 光胁迫下银杏光合作用的光抑制
- 银杏组织培养研究Ⅰ.不同培养条件对银杏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 银杏套细胞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 不同浓度的La^3+和Cu^2+对银杏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组织中黄酮产量的影响
- 银杏雌配子体的发育和受精作用的研究现状
- 银杏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 截干对叶用银杏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 不同因素对离体培养的银杏幼茎腋芽生长发育的影响
- 金佛山银杏的调查研究
- 银杏芽苗打顶的促成栽培效果
- 银杏大蚕蛾的生物学和防治技术研究
- 银杏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