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叶
《中国辞典》:香叶
【出处】 《中国药植图鉴》
【拼音名】 Xiānɡ Yè
【别名】 香艾(《广西中药志》)。
【来源】 为牻牛儿苗科植物香叶天竺葵的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全株芳香,密被短毛或淡黄色小腺毛。茎基部木质化,节处膨大。叶互生,宽心形或近圆形,近掌状5~7深裂,裂片再分裂为狭裂片,边缘被细毛,有不相等的缺刻,两面密被毛;叶柄长4~6厘米;托叶扁阔,常脱落。伞形花序与叶对生,花小;苞片4,卵形或阔卵形:萼片5;花瓣5,玫瑰红色或粉红色,有紫脉纹,上方两瓣较大;雄蕊10,不具腺体;雌蕊1,子房5室,花柱5。蒴果5裂,成熟时由喙部向上卷曲裂开。花期春、夏间。
【生境分布】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化学成份】 本品可产挥发油0.22%。油含甲酸酯13.9~21.4%,牻牛儿醇45.08~63.13%和香茅醇45.48~57.33%。尚含薄荷酮、有机酸、甲硫醇、环氧芳樟醇、甲基庚烯酮、月桂烯、柠檬烯、对-聚伞花素、柠檬醛、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吡喃。
【性味】 《广西中药志》:"味辛,气香,性温散。"
【功能主治】 ①《广西中药志》:"治风湿,疝气。"
②《广西植物名录》:"治阴囊湿疹,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1.5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摘录】 《中国辞典》
《中华本草》:香叶
【出处】 出自《中国药植图鉴》
【拼音名】 Xiānɡ Yè
【英文名】 Herb of Rose Pelargonium
【别名】 香艾。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香叶天竺葵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largonium graveolens L'Herit.
采收和储藏:南方4月下中、下旬开始,每隔3星期采收1次,一般上半年采收3-4次,下半年2-3次。采收方法,剪长枝、老枝、匍匐枝。留短枝、嫩枝、直立枝。可连续采收2-3年,有些地区则采收2-4年。
【原形态】 香叶天竺葵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达90cm。茎基部木质,全株密被淡黄色长毛,具浓厚香味。叶对生或互生,叶柄长超过叶片,上部近等长;叶片宽心形至近圆形,近掌状5-7深裂,裂片分裂为小裂片,边缘具不规则的齿裂。伞形花序与叶对生,柄短,直立;花小,几无柄;萼片披针形,被密长毛,基部稍合生;花瓣玫瑰红或粉红,有紫色的脉,上面2片较大,长为萼片的1倍,达1.2cm;雄蕊10;雌蕊1,子房5室,花柱5。蒴果成熟时裂开,果瓣向上卷曲。花、果期3-6月。
【生境分布】 原产于非洲南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最适生长温度22-30℃,温度高达40℃左右则生长缓慢,在-3℃以上能安全越冬。较耐旱,年降雨量直在1000mm以上。喜阳光,年日照时数在1100-1300h较为适宜。以疏松肥沃的壤土栽培为好,耐弱碱土壤,但酸性土壤和粘质土壤和低洼地不宜栽培。忌连作。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长江流域以北不能露地越冬,作一年生植物栽培。直接杆插法:于9、10月选健壮短枝作插穗进行扦插。育苗移栽法:冬季在温室或温床育苗,选一年生健壮枝条,长15cm,具3-4个节,在沿节的下方削平,留顶叶l-2片,按行距5cm×5cm扦插,并需遮荫。约经20d左右即能生根。翌年4月移栽,按行株距60cm×50cm开穴栽种。
田间管理 幼苗展叶时、分枝时、生长旺盛时需分别追施硫酸铵和过磷酸钙等。松土除草宜勤,春季宜浅,夏季直深。遇雨季要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菜青虫、白蚂蚁等为害,应加强防治。
【化学成份】 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量大于2%的有芳樟醇(linalool),顺式玫瑰醚(cis-rose oxide),异薄荷酮(isomenthone),香茅醇(citronellol),牻牛儿醇(geraniol),甲酸香茅酯(citronellyl formate),愈创木烯(guaiene),此外还含a-菠烯(a-pinene),反式玫瑰醚(trans-rose oxide),牻儿牛醇甲酸酯(geranylformate),乙酸香茅酯(citronellyl acetate)等。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杀虫。主风湿痹痛;疝气;阴囊湿疹;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45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
【各家论述】 1.《广西中药志》: 治风湿,疝气。
2.《广西植物名录》:治阴囊湿疹,疥癣。
【摘录】 《中华本草》
- 苦刺生物碱的研究(第一报)——一种可作为提取槐果碱的资源植物
- 合成香叶醇橙花醇研究已鉴定
- 香叶天竺葵生物反应器的初步研究
- 香叶天竺葵精油治疗宫颈癌135例临床疗效总结
- “香叶天竺葵”对家兔股四头肌和眼结膜的刺激作用
- 香叶天竺葵(pelargonium geraveolensL′Herit)亚急性毒性试验
- 沉香叶与沉香药材抗炎作用的对比研究
- 香叶天竺葵药学研究概况
- 利用乙醇提取香叶天竺葵中香茅醇研究
- HS-SPME与GC-MS联用分析不同季节艾纳香叶香气成分
- 九里香叶总黄酮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 九里香叶总黄酮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 九里香叶总黄酮及其单体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香叶天竺葵的栽培和利用
- 香叶天竺葵的组织培养
- 云南省腾冲县5个香叶树天然种群果实性状变异分析
- 沉香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
- 枫香叶分离物抗氧化活性及对枇杷的贮藏保鲜效果
- 香叶天竺葵精油及单体抗氧化能力比较
- 钒化合物催化芳樟醇酯化异构制取香叶醇、橙花醇
- 香叶天竺葵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 枫香叶精油对枇杷低温贮藏的防腐保鲜效果
- 蓬子菜香叶木苷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影响
- 蓬子菜中香叶木苷抗血栓作用研究
- 香叶基丙酮合成反应馏出物组成及形成机理探讨
-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精油成分
- 一摸香叶精油对致倦库蚊的生物活性及其成分分析
- 丁香叶油及其与壳聚糖和CaCl_2复配对砀山酥梨的保鲜效果
- 四川香叶枯萎病調查
- 广藿香香叶醇合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 丹参SmGGPPS3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玫瑰香叶油的化学成分
- 细梗香草的挥发油成分
- 疏刺茄化学成分研究(I)
- 鸭儿芹的化学成分研究
- 鸭儿芹的化学成分研究
- 白木香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 以天然产物双半乳糖基二酰甘油酯为乳化剂的亚微乳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 以天然产物双半乳糖基二酰甘油酯为乳化剂的亚微乳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 香叶木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碱地蒲公英的化学成分研究
- 留兰香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 RP-HPLC-UV同时测定白木香叶中二苯甲酮和NFDE8酮类成分
- 基于新疆紫草转录组的对羟基苯甲酸香叶基转移酶(PGT)基因的挖掘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大高良姜内酯的全合成
- 蓬子菜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 地胆草中黄酮成分的研究
- 大孔吸附树脂对丁香叶中丁香苦苷的富集工艺研究
- 细毛樟愈伤组织培养
- 中国砂仁属植物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一)——阳春砂仁和广宁绿壳砂仁
- 贵州樟科两个新分类群
- 滇南8种珍贵香科植物的开发利用
- 丁香属植物中抗菌有效成份合成的初探
- 香叶树挥发油、油脂等主要成分分析
- 贵州产白刺花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 檀香叶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 蓬子菜黄酮类化合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机制研究
- 阔刺兔唇花全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 香青兰有效成分提取工艺考察及不同产地香青兰中有效成分量的比较
- 香叶油的化学成分
- 细毛樟的繁殖方法与精油变异
- 琼产艾纳香叶精油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
- 云南香茅油及其单离香料粘度的研究
- 香茅基芳基醚类保幼激素类似物的简便合成方法
- 多效半连续式工艺在香茅蒸馏加工上的应用
- 中药丁香叶的质量及应用研究
- 治疗肝炎新药—紫丁香叶的研究
- 丁香叶中槲皮素的提取方法研究和HPLC测定
- 紫丁香叶多酚物质的提取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 紫丁香叶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原儿茶酸含量测定
- HPCE-DAD同时测定关东丁香叶中芦丁、紫云英苷、异槲皮苷
- 关东丁香叶的抗菌和毒理实验
- 不同季节对爪哇香茅油的成分影响
- 老鹳草油中玫瑰醇的含量测定
- 白兰花头香化学成分的研究
- 鸡蛋花挥发性成分的气相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
- 马达加斯加依兰精油成分
- 一种新香料植物—小芸木的初步研究
- 黑草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 杜香叶提取物清除DPPH能力的研究